观察:朱元璋的同乡,关键时刻给李善长使绊子,换来自己一世平安

2023-03-29 13:58:32     来源:360kuai


(资料图)

洪武二十三年的夏天,老年的太师、韩国公李善长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,被指责早年与胡惟庸互相勾结,阴谋反叛。

要命的关头,信国公汤和又站了出来,狠狠踩了李善长一脚,揭发他的一条罪状,就是试图调用军士:"(李善长从)汤和假卫卒三百人,营第宅,和攘臂大怒曰:非奉命,太师敢擅发兵邪?善长惭谢。"

汤和掌管着都督府。从这段记载来看,李善长只是提出要借用几百士卒,帮助建造自己的府第,这样可以节省雇佣工匠的费用。

这当然是违规的,在这方面朱元璋有过严格的戒令。洪武五年的一条律令当中规定,各卫的军官、军人不许私下接受公侯给予的印信、金银、衣物、钱粮,不许在公侯之家的门前侍立。公侯也不许"私自呼唤军人役使。违者,公侯三犯准免死一次,军官、军人三犯发海南充军。"

说起来,汤和与朱元璋的关系非同一般,在朱元璋的人马当中,汤和的资格和徐达一样老,最早追随他起兵,而且也是朱元璋的同乡。

但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,汤和没有进入六公的行列,只是列在二十八侯之首,封为中山侯,食禄一千五百石。对此,朱元璋有过专门的解释,他是这么说的:"御史大夫汤和与朕同里闬,结发相从,屡建功劳。然嗜酒妄杀,不由法度。"

也就是说,汤和这个人的毛病太多,战功也不突出,地位不能和徐达相比,也比年轻的异乡人邓愈差了一个级别。汤和的年轻比朱元璋还大,对此肯定会有一些想法。

明朝的开国功臣,根据籍贯,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集团,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。

关键词:

明星

电影